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771
七年级上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一、考试成绩情况 本次考试,总体考试成绩来看不容乐观,优秀率较低,及格率和平均分差距不大,对于初一年级来说,优秀率太低,需要进一步抓紧;但是对比往年的及格率和平均分稍高一些,就目前的成绩来说,培优的空间很大。 二、存在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时间、地点、人物类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到位。书写不工整、不规范,错别字多。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例如对于秦朝的政治制度,郡县制和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分不清楚。尽管开卷,但还是有不少学生表现出对历史基本知识掌握薄弱、混乱,甚至是无知。主要是某些学生对历史重视不够,缺乏兴趣,致使最基本的历史知识都不愿了解。尤其是有些材料解析题等这些都是课本出现或平时练习过的基础知识,但错误的学生还比较多。 (3)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包括识记能力、材料的阅读、分析及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分析和比较能力。特别是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4)对于历史学科分析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不少,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在材料解析题的解答中,有的学生没有对材料内容及设问进行认真阅读,没有抓住关键词回答问题而影响了得分。 (5)复习不到位,复习时间不充分。本次考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选择题错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拿出的时间太少,而且没有用心记忆。 (6)考试时间很紧张,大部分学生刚刚可以写完,回过头检查的时间都没有,小部分学生都没有写完,每一个考场都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没有时间写完。 三、下步教学改进策略 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鉴于历史学科的学科特点,初一学生受初中历史是“副科”思想的影响,不少学生对历史并不是很重视。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应纠正这种错误的思想,端正学习态度。同时,要立足课堂向课堂要效益,一方面多与学生交流,上课时注重对学生的鼓励,找出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成就感,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另一方面加强课堂的管理。 2、降低教学难度,立足基础,发展能力。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切实实让学生掌握应该学好的历史概念,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性教学。同时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积极,及时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3、讲解解题方法和技巧。在上半学期,在学生的理解能力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中关注的太多,忽略了答题技巧的专项强化。因此,在下半学期,要在平时的课堂和评讲课上重视对历史解题方法的讲解,培养学生解题思维,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提高记忆效率。从初中开始,对历史的戏称就是“背多分”。可以说,历史是一门需要把握结构,掌握知识的学科。对教材内容掌握是否到位直接关系着学生成绩的高低,因此,我们要在让学生理解教材,把握知识框架的基础上再教会学生记忆方法,提高记忆效率。 5、严格要求学生。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但是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才是主体作用。在教师上好课的同时,要严格要求学生,学生争取做到课堂认真积极,课下复习思考巩固提高,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成果。历史教学在注重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特别是综合、归纳、分析、比较以及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等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注意并注重培养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避免因开卷而带来轻视历史基本知识、片面重视能力的问题。 6、加强学生应试能力的训练,诸如审题意识,细心程度,对关键词的把握,答题书写端正清楚,有条理分点答题的习惯,答题时间的把握等,要在平时教学中多次强调考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文章分类:
科研工作
|